建校初期:
1943年安中央軍委俄文學校舊址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1936年6月1日在陜北瓦窯堡創建。抗大教育委員會主席為
毛澤東,
林彪任校長,
劉伯承任副校長。抗大的學生開始主要是中國工農紅軍中高級干部,后來也招收從陜甘寧邊區外奔向延安的愛國青年。
1941年3月,為了加強與蘇聯的交流合作,在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隊;之后發展為俄文大隊(下屬一、二、三隊)。
1941年12月,俄文大隊轉為延安軍事學院俄文科,院長是
徐向前,后為
陳伯鈞。
1942年6月,
軍事學院俄文科調整為軍委俄文學校。
1944年6月,學校增設了英文系,因此改名為
延安外國語學校。學校在極其艱苦的戰爭條件下堅持辦學,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一大批軍事翻譯人才和外語人才,也為新中國儲備了一批外事干部。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延安外國語學校師生分批離開延安,前往東北、華北解放區。
1946年6月,晉察冀軍政干部學校的外語干部訓練班師生轉入
華北聯合大學,與華北聯大的外語系一起成立外國語學院。
1949年開國大典時的外國語學校校門
1948年6月,以華北聯合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的師生為基礎成立外事學校,校址在冀中獲鹿縣南海山村。
1948年8月,華北聯合大學與
北方大學合并,改名
華北大學。聯大的外國語學院與北方大學的外文班合并為華大二部外語系。
1949年1月
北平解放后,華北大學二部于2月進城。6月,華北大學二部外語系與外事學校合并,學校改名為外國語學校。解放戰爭勝利以后,外事學校與華北大學二部進駐北京,合并為外國語學校。
建國初期
北外學子與周總理
1949年10月1日,全校師生一千余人到天安門參加
開國大典,
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見到外校師生隊伍時,高喊“外國語學校的同志萬歲!”
1953年2月,外國語學校成立西班牙文組,與德法文組合為德西法文系。
1953年夏天,學校第一次參加“全國統一招生”,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第一屆四年制新生主要從京、津、滬、寧等大城市招收高中畢業生,共招新生94人。學生實行助學金制。
1954年8月,外國語學校經高教部呈請國務院批準,改稱
北京外國語學院。在教學方面學習蘇聯,進行實踐、創新,逐步建立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外語教育體系。
1957年6月起,遵照高教部決定,北外不再采取選送和推薦的方法錄取新生,改為提前考試的辦法。
1956年9月,根據中羅文化協定,北京外國語學院增設羅馬尼亞語專業。
1959年2月,根據中央決定,北京外國語學院與北京俄語學院合并為新的北京外國語學院,設有六個系八個專業和一個留蘇預備部。
北京俄文專修學校(鮑家街)校門
(北京俄語學院歷史沿革備注:1949年10月,
北京俄文專修學校成立,附屬于
中共中央編譯局,由中央編譯局的正副局長
師哲、
張錫儔兼任正副校長。實行局校領導一元化,學校黨的關系隸屬于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黨委(當時由黨中央辦公廳主任
楊尚昆任書記)。1951年2月,外國語學校俄文部并入北京俄文專修學校。1952年3月,北京俄文專修學校內成立留蘇預備部。1955年6月,經高教部呈請國務院批準,北京俄文專修學校改為
北京俄語學院。1955年7月,
中國人民大學俄文系并入北京俄語學院。1956年8月,
北京大學波蘭語、捷克語班調整到北京俄語學院,成立波捷語系。1959年2月,北京俄語學院并入
北京外國語學院。建校初期,俄專校址設在北京西城區南寬街13號,后遷至
鮑家街21號原
太平湖醇親王府(即清
光緒帝出生地)舊址,1955年,遷入西郊魏公村
蘇州街新校園。俄專建校初期有三個班,共70名學生。到1950年年初擴展為六個班。1951年,俄專加入二部與三部。建校之初,
毛主席為俄文專修學校改定并題寫校名。)
1960年9月,留蘇預備部撤消,成立外國留學生辦公室。
1962年8月,亞非語系正式成立。德語系與東歐語系合并。
1964年9月,
北京外國語學院發展為中國語種最多的高等外語專業學院,設有六個系二十七個語種。
文革十年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開始,被迫停課,停止招生。
1968年底,為了保護和儲備外語人才,周總理指示,六七、六八兩屆學生由外交部統一組織到唐山地區北京部隊的幾個農場勞動鍛煉,同時學校派出外語教師進行教學和輔導。
1971年8月,恢復招生。同年十月,第一批
工農兵學員800人入學,舉行“文化大革命”以來第一個開學典禮。
1971年至1976年的六年中,北外招收的工農兵學員2190人。
1972年8月,全校遷回北京。十年間,學院承擔了編寫《
漢英詞典》、《
漢德詞典》、《西漢詞典》等18部詞典的編寫任務,并列入了國家出版計劃。
改革發展:
文化大革命后北外首批研究生合影
1977年7月,恢復經過考試的統一招生。1977年10月,經過考試招收的第一批新生256人入學。
1978年,學院恢復了研究生教育,開始招收研究生。北外成為中國首批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
1981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俄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6個專業為碩士學位授權點,英語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王佐良、許國璋教授為博士生導師。北外因此成為中國首批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
1983年6月,開辦夜大學,學制三年,設有英、俄、德、法、西、日、阿等語種。
1983年9月,受中宣部和教育部委托,開辦“國際文化交流班”。
1984年3月,成立“外國語言研究所”和“外國文學研究所”。
1984年9月,建立“土爾其語”專業,至此全院共設有28個語種。
1984年9月,外國留學生漢語進修部與直屬中國語文教研室合并為漢語部;同時,聯合國譯員訓練班獨立建制,改為聯合國譯員培訓部。
1984年10月,函授部開辦。
1985年10月,由于英語系負擔的任務過重,成立英語二系。同年,增設
對外漢語和圖書館信息管理兩個專業,并于當年開始招生。
展望未來:
今日北外
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現為
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2001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60年校慶之際成立,在原英語系的基礎上成立了英語學院,現包括英語系、外交學系、新聞與傳播系和法律系。國際商學院、大英部也在此時成立。調整后學校二級教育教育機構由19個減為16個。
2002年,
英語語言文學再次被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
國家重點學科;德語語言文學獲批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原東歐語系更名為歐洲語言系并增設芬蘭語本科專業;國際商學院專業增多,開設金融、工商管理、電子商務、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專業并招生;同年,國際商學院
經濟管理學科群被確定國家
211工程重點支持學科。2003年,學校和
教育部考試中心簽署協議將“北外英語翻譯資格證書考試”項目更名為“
全國外語翻譯證書考試”(NAETI);同年,學校增設斯洛伐克語專業,下設于歐洲語言系。
2006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新增
波斯語、印地語等10個本科專業。同時,英語學院的法律系、
外交系經過不斷發展,組建法學院和國際關系學院。
2007年,由原歐洲語言系發展而來,歐洲語言文化學院正式成立,同年該院的希臘語和挪威語開始招生;在原
社會科學部的建礎上,組建哲學社會科學學院。孔子學院工作處正式成立,為中國高校第一家專門指導孔子學院建設的處級工作機構。
2008年,在原大學英語部的建礎上,組建專門用途英語學院,為非英語專業各院系提供高層次的大學英語教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易學與儒學研究中心”成立。
2010年,北外召開教育基金會第一次理事會議。會議推舉了基金會理事長,討論通過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教育基金會章程》。
2011年6月,北外“非通用語本科教材建設工程”被正式列入“985”平臺學科建設項目;同月,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成立;8月,享有國際應用語言學界“奧林匹克”美譽的第16屆
世界應用語言學大會在北外成功舉辦,共有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位應用語言學專家與學者參加,1000多位學者在會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
2011年,學校申請增設孟加拉語、烏茲別克語、哈薩克語、祖魯語、拉丁語等5個語種;9月24日,北京外國大學70周年校慶,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發來賀信。
| 體育教研部 |
學校標識
| ; |
| ;蘸x:北京外國語大學校徽外形是西方高等學校;粘S猛庑——盾形。盾形是從軍事意義上衍生出來的圖形,象征一種執著探究、尋求真理的精神,寓意北京外國語大學將為國家培養眾多有探究精神的優秀人才。其次,學校運用盾形作為;胀庑魏芎玫捏w現了北京外國語大學這一所東方高等學府與西方眾多高校交流合作的良好愿望。;罩虚g部分為“BFSU”英文簡稱的字母變形,恰好體現了北外“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標志中文字以英文居多,突出北京外國語大學辦學特點。色彩則運用高貴的藍紫色,典雅穩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
| 校慶70周年慶標 |
| 校慶主慶標以數字“70”為主體形態,左側的“7”也意指全球七大洲,其上四種不同的藍色,寓意全球四大洋,表示北外七大洲四大洋的莘莘學子共同成長。 |
|
| 校訓: |
|
“兼容并蓄”,源自蔡元培任北大校長時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兼容并蓄”意味著一種世界眼光和開放性胸懷,既是世界不同文化文明的兼容,又是以外語為主的其他學科的兼容,同時孕育著創新。
“博學篤行”出自《禮記·中庸》,講的是為學和實踐,“博學”意廣泛的獵取,“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要努力踐履所學,做到“知行合一”。前句是講學校的品質,后句講師生的品質,或者說前句講學校的目標,后句講對師生的要求。
|
|
| |
校歌
| 《永遠為人民服務》 |
|
人民需要我們到哪里,我們就到哪里。
我們勇敢地走向崗位,永遠為人民服務。
人民需要我們到哪里,我們就到哪里。
|
校園文化
北京外國語大學 (23張)
2011年,北外共舉辦英語主持人大賽、英語演講比賽、翻譯大賽、口譯大賽等專業技能類活動,攝影大賽、校園十大歌星賽、棋類比賽等興趣特長類活動,中外留學生文藝晚會、新年師生文藝晚會、中國外交官走進北外交流演出等文化娛樂類活動,第六屆“外研社”杯運動會、“北外杯”籃球賽、“冬季三項”等體育競技類活動等。
各院系舉行了第十屆英語文化節、俄羅斯文化節、第十一屆日本文化節、首屆北京高校法語文化日、科威特文化周等活動。其中,第十屆英語文化節中“英語演講比賽”、“英文歌曲大賽”以及“Drama Night 短劇之夜”等活動吸引了全國各高校大學生參加比賽,已成為英語文化節的品牌活動,在全國高校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學歷提升(遠程教育)中心
報名電話:0871-67213511
咨詢微信:zsf19910720
咨詢QQ:956998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