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11566898
[日期:2015-08-03] 來源:昆明耀恒教育 作者:昆明耀恒教育 閱讀:3614次
近日,財政部出臺了《財政預算監管工作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規范》深入貫徹樓部長全國財政工作會議講話和劉昆副部長全國專員辦工作會議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財政部關于專員辦加強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這是推動專員辦預算監管工作走向系統化、科學化和規范化方向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規范》圍繞專員辦轉型工作的目標和基本原則,明確了監管工作中的部分關鍵問題
《規范》通篇圍繞轉型工作目標,明確或進一步澄清了發展過程中討論比較多的關鍵問題。
一是確立管理框架,實施扁平化管理。《規范》提出“預算司負責歸口管理專員辦財政預算監管總體業務,牽頭組織和協調各項財政預算監管工作……,相關司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和指導專員辦開展具體監管工作”,這樣表述意味著財政部對專員辦實施扁平化管理思路的確立,未來將進一步實現專員辦與相關司局業務的全面對接和直接銜接,為專員辦工作全面嵌入財政主體業務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明確監管方式,貫徹事前事中監管要求。《規范》提出“專員辦的監管工作方式以資料審核為主,現場核查為輔”。這一要求反映了預算司和相關司局意在通過專員辦平臺將部分業務工作向基層推進和延伸,以此提升財政管理的效能和財政服務的水平。把握這一點,一方面要求專員辦工作方式要立足于事前、事中監管,重點是審核申報材料的規范性,在此的基礎上,適時、適當開展現場核查;另一方面要求專員辦的工作要達到一定覆蓋面,不允許監管工作以點帶面,以局部推測整體。
三是強調屬地概念,發揮就地就近監管作用。《規范》規定“專員辦就地開展監管工作,原則上不開展跨省交叉監管”,就是要充分利用專員辦就地就近、貼近基層、熟悉情況的有利條件,配合部內司局有效開展相關工作,提高監管工作成效。
二、《規范》提及四種關系,進一步明確了專員辦的權利義務
《規范》沒有集中表述,但是明確提及了專員辦在開展預算監管中涉及的四種關系,分別是:預算司和相關司局對專員辦的管理分工關系,相關司局對專員辦的對口業務指導關系,專員辦間的屬地責任關系,專員辦與預算單位和地方財政的監管關系,并對四種關系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對專員辦在實施預算監管過程中的行權條件、行權范圍和行權方式進行了明確,在預算監管方面,預算司負責牽頭組織、總體協調,相關司局具體部署,專員辦應視具體業務工作分別對預算司和相關司局負責,專員辦之間劃分屬地責任界限,專員辦不可以擅自向預算單位和地方財政反饋審核意見。
《規范》還進一步明確了專員辦在預算監管中的權利和義務,通過采信專員辦工作成果,實質上,一定程度賦予了專員辦預算決定權,通過請示報告反饋機制和有關文件抄送制度,賦予專員辦相對的知情權,通過信息調研等手段,使專員辦有機會參與設計、改進政策制度和資金分配辦法,從而賦予專員辦政策制定的參與權,同時《規范》也明確專員辦要對本辦監管事項的監管結果負責,實現權責對等和權責統一。
三、落實《規范》要求,專員辦要做好幾方面工作
為全面落實好《規范》要求,專員辦應主要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溝通協調,掌握工作主動。
加強溝通協調是工作取得主動的有效方法,工作中要強化同預算司和相關司局間的縱向溝通,把握政策動向,了解工作要求,獲取及時、全面、規范的指導信息;強化同兄弟專員辦間的橫向協調,配合完成跨區域的部門預算監管工作;強化同屬地中央預算單位、地方財政部門間的對外溝通,傳達監管要求,提醒按時申報,幫助有關單位整改規范。通過有效的溝通協調,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二是結合地區實際,細化工作規程。
制定工作規程是開展預算監管的先決條件,專員辦要根據預算司和相關司局制定的工作規程、管理辦法、工作要求和內控制度,結合本辦實際情況,制定細化的工作規程和管理辦法,規程細化的方向是使監管重點更加突出、要求更加具體,監管工作的規范性、操作性和便捷性更強。
三是明確監管重點,做好計劃安排。
預算司下達的年度監管工作重點綜合了各相關司局的監管意見,全面反映近期預算監管工作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專員辦作為執行終端,要在認真領會、全面吃透的基礎上,統籌安排全年預算監管工作,并據此分解落實任務,制定出科學、具體、詳細的全年工作計劃,計劃制定要切實做到把握關鍵、突出重點、節奏平穩、規范有序。
四是把握時間節點,強化工作調度。
預算管理有著嚴格的時間要求,無論在預算的編報審核階段還是在預算的執行階段,時間節點都是專員辦預算監管中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預算監管工作的時間節點只有與預算編報和執行的時間節點保持同步,才能更好地體現預算管理要求,因此,在專員辦工作計劃的執行當中,要定期和不定期結合開展工作調度,推進預算管理落實到位,確保預算執行順暢。
五是加強信息調研,實現下情上達。
反饋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形成政策建議,實現下情上達是《規范》賦予專員辦參與改進、完善政策制度的一項權利,同時也是專員辦履行屬地監管職責的應盡義務,是全面嵌入財政主體工作的必然要求。工作中專員辦要發揮好信息調研作用,切實做到信息調研與預算監管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調度,信息調研選題要找準切入點,形勢分析要把握關鍵點、切中要害點,政策建議要站穩立足點、形成突破點。
六是圍繞考核目標,主動拓展實踐。
目前,財政預算監管工作考核辦法尚未出臺,從《規范》提示的內容看,“主動拓展”能力會成為未來考核辦法的考核內容之一,反映出財政部對專員辦主動拓展預算監管方式方法的要求和希望,“主動拓展”的實現途徑,一是拓展監管方法,不斷豐富監管手段;二是拓展外部空間,尋求監管資源整合利用;三是拓展自身能力,以制度約束和激勵機制,激發辦內人員潛力,四是拓展監管精深度,持續提升監管質量;五是拓展監管覆蓋面,探索實現監管全覆蓋的方式方法;六是拓展監管影響力,嚴肅監管效果,充分發揮監管效力。
七是立足自身需求,完善信息化建設。
實現預算監管工作的規范化、高效化和常態化依賴完備的信息化條件,目前,專員辦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不高,信息基礎相對薄弱,隨著專員辦涉密網建設的實施,硬件基礎逐步改善,專員辦要抓住契機,搶前抓早,結合本地實際,研究提出專用業務信息系統建設和維護需求,相關需求要經過內部和外部的反復論證,要充分征詢預算單位和地方財政的意見建議,使信息化建設既能夠滿足日常監管需要,又能夠實現與外部信息的兼容,增強信息系統的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