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5911566898
[日期:2015-11-15] 來源:昆明耀恒教育 作者:昆明耀恒教育 閱讀:3168次
請耐心看完視頻: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來臨了,這是第7個雙十一網購狂歡節。今年的雙十一,馬云攜手馮導(馮小剛)打造由天貓和湖南衛視聯手巨制的雙十一盛典晚會,天貓資深會員、親密伙伴將和眾多明星共襄盛舉。據悉,阿里欲將雙十一打造成全球性類似春節、元旦的社會性傳承節日。
馬云是中國的財富新榜樣,其財富曾一度超過李嘉誠。但馬云只有 “淘寶思維”,而沒有互聯網思維。淘寶思維,就是所謂的低質低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賣的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東西。互聯網思維應該是讓消費者買自己喜歡的好產品,應該是互利共贏。互聯網思維不是淘寶思維,不是物美價廉,而是優質優價。
淘寶思維是免費思維,免費是淘寶的殺手锏,馬云利用淘寶思維的“低質低價”以摧枯拉朽之勢,不僅打敗eBay、狙擊了亞馬遜,還搞垮了中國的諸多行業。
第一個行業——制造業
如今中國面臨制造業危機,對經濟勢必造成一定影響。不久前,廣東東莞的一家企業員工放假歸來后,發現工廠消失了,上千員工失業。后來才知道,工廠老板因國內制造業成本增加直接將企業所有生產線搬到了越南。而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中國居民在日本消費達53億人民幣,幾乎買光了日本的馬桶蓋等商品。這兩件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相互印證了一個問題:中國制造業在內憂外患夾攻中每況愈下,中國式“淘寶”電商無底線的價格戰正在摧毀中國制造業的根基。
馬云不僅搞垮了中國制造業,還搞垮了中國零售業。
第二個行業——零售業
網購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近年,電商的迅猛發展對傳統零售業造成了巨大沖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已經達到1.614萬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1%的份額。隨著消費市場“新常態”的到來,傳統超市、百貨等零售形式的寒冬正在加劇,零售業的傳統中心北京、天津、山東、安徽等地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商超紛紛出現“關店潮”。
聯商網《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關店統計》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僅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含百貨、超市)在國內共計關閉121家。甚至就連位于北京西單這樣繁華地段的漢光百貨地下二層的華潤萬家西單店都難逃關門厄運。同時中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環境挑戰、食品安全挑戰。馬云的“海淘計劃”就是想解決中產階級對于衣食住行的恐慌問題。試想,當海淘海外的優質產品如潮水般涌入國內時,無疑是對中國的零售業的致命一擊,傳統零售企業面臨這樣的競爭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所以,馬云搞垮的第二個行業可能是中國零售業。
第三個行業——農業
2014年國人海外購物超過一萬億人民幣,受國內中產階層崛起,“假貨”盛行,國貨質量整體堪憂等因素影響,2015年這一數額將繼續擴大。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就注冊了“海淘”商標。2015年馬云宣布不做電商,要建新的生態圈,野心勃勃的“海淘計劃”全面啟動。
馬云的野心在于通過跨境電商將淘寶平臺延伸到世界各地,實現真正的“國際自由貿易”。而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已達1.09億,超過了美國,并且在7年后會翻番,中國的空氣、環境、水已經無法支撐未來三四億人的中產階級的各種各樣的需求和服務,同時出于對中國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的恐懼,“海淘”群體快速增長,據統計海淘檢索指數顯示,在2015年第一、二季度較2014年同期增長率超過了30%。跨境電商讓冉冉升起的中產階級對境外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滿足成為可能,這勢必導致中國農產品在本土市場空間大幅縮小。
今年年初馬云開啟環球之旅,密集出現在世界各國領導人和政要的飯局上。其目的只有一個,幫中國“剁手族”到海外掃貨。2015年春節,馬云甚至跑到新西蘭最有名的烏龍茶園、大型牧場、葡萄酒莊園品嘗當地特產,親自為阿里巴巴“跨境電商平臺”考察合作商家和項目。海淘即跨境電商,旨在要把海外高質量真品質且價格實惠產品,引入中國市場。“海淘”是馬云繼淘寶之后的下一個目標。旨在完成“讓世界能賣產品給中國,幫中國把產品賣給世界”阿里使命。
中國農業無規模化、機械化優勢,畜牧業、農業也無天然的成本優勢。面對跨境電商和來自TPP協定產生的負面影響雙重夾擊。以美國、新加坡為首的環太平洋12個國家達成的TPP基本協議將對中國出口造成較大的沖擊。中國農產品將面臨內銷乏力、出口萎縮的壓力。一旦跨境產品涌進來后,中國的農業就會非常危險,未來中國農業岌岌可危。
馬云之所能在互聯網風口把阿里做大做強、成就阿里巴巴商業帝國,以致攪局中國制造業、零售業、農業,是因為馬云是個洗腦大師。
洗腦大師馬云
世界上最難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別人的腦子里,把別人口袋里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里,這兩者在當今中國能同時做到的人,就是馬云。
互聯網思維只要放到風口,豬也能飛起來。其實馬云的成功不僅僅是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主要在于他是一個洗腦大師。洗腦分為政治洗腦、經濟洗腦和宗教洗腦。最高級別的洗腦,是輸入讓人膜拜的信仰,變為群體的信仰,沒有人會拒絕信仰,除非他不明白什么是信仰。
世界其實只有兩種人:一種人負責制造信仰,另一種人負責消化信仰。而馬云就是負責制造信仰的人。制造信仰,通過宗教洗腦方式將信仰植入員工、客戶、消費者的大腦,最后變為群體的信仰。這,就是馬云的成功秘訣。
給員工洗腦,改變其價值觀
馬云首先給員工洗腦。馬云早在1999年同18羅漢(包括其自己共18人)在杭州創業阿里的時候,描繪了一個阿里未來發展的宏大愿景,并告訴眾人 2002年阿里巴巴要上市。最后,馬云的阿里巴巴如愿上市了,雖據他的承諾晚了12年,但終歸是上市了。 馬云對員工特別強調價值觀認同。阿里的獨特價值主張共同創業、一起改變歷史、一起創造財富、一起分享財富。招聘新員工時,主要看他們本身是否誠信,是否能融入企業,能否接受企業的使命感和價值觀,業務問題并不是最重要的。取化名的是馬云給員工洗腦的第一步,對新入職的員工,阿里會提供一系列企業文化方面的培訓。
馬云除了在招聘和培訓上下功夫外,在每個季度審核員工業績的時候,價值觀考核也占到50%的比例。有的員工雖然工作業績出色,但他如果不符合阿里的價值觀,依然無法通過考核。不僅不能獲得加薪、獎金、晉升,甚至有可能被辭退。
給商家洗腦,改變其商業模式
馬云的另一個絕招是:給商家洗腦。馬云提出“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成功洗腦千萬商人的傳統商業思維模式,并引導其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售賣。馬云是如何給商家洗腦的?
傳統渠道讓品牌商既愛又恨,馬云新商業文明的立腳點正好建立在傳統品牌商的痛點上。馬云提出新型商業模式:“小而美”理論。馬云依靠草根經濟給商人洗腦,告訴大家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人人都是創業家。與其在淘寶網上做大很難,不如專心做“小而美”。此言一出,不少商家如吃了定心丸一般,不再求大,專心發展“小而美”。這一盛舉也更加穩固了馬云的江湖地位,現如今馬云可謂是一呼百應。
給消費者洗腦,改變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馬云除了給商家洗腦,還給消費者洗腦。基于薅羊毛心理,馬云將原本毫無意義代表的11月11日,變身一年一度曠世空前的消費者購物節,并迅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雙十一活動當天價格大大低于平日售價,節后價格又立即回復原售價,利用消費者占便宜心理,雙11成功集流,完成一天的銷售破億的蓄水池效應。回顧歷來淘寶“雙十一”成交額,2009年1億元,2010年9.36億元,2011年52億元,2012年191億元,2013年350.19億元,2014年571億元。馬云把網購的快捷、主動、方便等愉悅感放大到了極致,緊緊抓住了消費者的心,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就2014年而言,雙11一天的銷售額相當于中國零售總額的一個月的銷售額。
給領導洗腦,強調就業和消費
馬云還給領導洗腦。在阿里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價值觀認同外,馬云強調最多的,就是阿里創造的就業和消費。2013年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馬云就阿里帶動的就業滔滔不絕地跟李克強做了介紹:在中國經濟出現下滑的情況下,阿里反而帶動了就業增長。并預估銷售額將從3萬億上升到10萬億,每天大概產生3億只包裹,這將會繼續增加850萬人物流行業的就業。馬云的一番話引起了李克強的重視。
李克強曾對馬云表示,因為阿里商業模式的出現,政府讓其合法化,取消了商戶入駐淘寶網的門檻。李克強還強調,這個做法有很大實質性意義,讓那些創收的人,原來會覺得自己通過淘寶平臺進行交易是繞著政策的彎走,現在在淘寶平臺做生意,不僅允許,而且還有法律保障——這些來自政府層面的對阿里的支持,不能不說是馬云對阿里解決就業及消費提倡的結果。
誠然。中國的制造業、零售業以及農業被馬云攪動也并非完全是壞事,攪局者馬云或許能夠為這三大行業帶來一場被動的變革,產生“鯰魚效應”,讓原本創新乏力的中國制造業、零售業以及農業煥發出新的活力,但這將是一場痛苦而艱難的鳳凰涅槃。(本信息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微信:kmyhedu